iperf3.1.1_64.zip
源文件:下载
iperf3.18_64.zip
源文件:下载
服务器端命令
-s, --server:启动iperf3为服务器端模式,等待客户端连接。
-D, --daemon:将服务器以后台守护进程方式运行。
-I, --pidfile file:将进程ID写入指定的PID文件中。
-1, --one-off:服务器端仅接受一个客户端连接并处理,之后退出。
客户端命令
-c, --client
-u, --udp:启用UDP协议进行测试(默认是TCP)。
-b, --bandwidth #[KMG][/#]:设置UDP带宽限制。例如,-b 100M表示限制带宽为100Mbps。
-t, --time #:指定测试持续的时间(以秒为单位,默认10秒)。
-n, --bytes #[KMG]:指定要传输的字节数,代替-t(例如,-n 1G表示传输1GB数据)。
-k, --blockcount #[KMG]:指定要传输的包数量,代替-t或-n。
-P, --parallel #:指定并行的客户端流数量,例如-P 10表示使用10个并行流。注意,这里的并行流并非多线程,而是增加连接数。
-R, --reverse:反向模式,客户端接收数据,服务器发送数据。用于测试服务器端的上传带宽。
-w, --window #[KMG]:设置TCP的窗口大小(即TCP的接收缓冲区大小)。
其他常用命令
-f, --format [kmgKMG]:设置报告格式,可以指定以Kbits、Mbits、KBytes、MBytes为单位来报告带宽。
-h, --help:显示帮助信息并退出。
-v, --version:显示版本信息并退出。
此外,iperf3还支持一些高级命令和参数,如设置IP协议中的Type of Service(服务类型)字段、设置IPv6流标签(仅在Linux系统中支持)、获取服务器端的输出结果、启用“零拷贝”方式传输数据等。
以上命令和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使用,以满足不同的网络性能测试需求。